高质量发展看中国|“枢纽对枢纽”联通欧亚
西安6月29日消息(记者陈锵 实习记者常树浩)盛夏的西安浐灞国际港,集装箱鳞次栉比,汽笛声声。走进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,装卸车往来穿梭,轰鸣声不绝于耳,现场一片繁忙。
这壮阔物流图景的背后,是中哈“双枢纽”跨境协作的坚实落地。6月10日,占地147亩的中国·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正式投用,与本土场站高效联动,标志着两地共建的“枢纽对枢纽”物流模式全面落地。
作为服务全国向西开放的关键引擎,中欧班列(西安)集结中心已深度参与跨里海走廊建设,并通过陆空协同新通道织密欧亚物流网络。随着中国—中亚机制秘书处等国际机构相继落户,一幅以通道带物流、以平台促合作的“一带一路”丝路合作新画卷,正在西安渐次铺展。
枢纽引擎:集结中心织就全球物流网
轰鸣的汽笛声,回荡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。作为服务全国向西开放的物流枢纽,这里已成为西安深度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大格局的核心支点。
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西安国际港站,一列列钢铁长龙从这里驶向远方(央广网发 西安浐灞国际港供图)
“班列开行量、货运量、重箱率等核心指标连续七年全国第一,”西安国际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向记者介绍。2024年,西安深度参与跨里海走廊建设,其班列运量已占全国总量的50%。18条国际干线在此交织,一张横贯欧亚、通达全球的物流网络加速织就。
与此同时,空中丝路不断拓展。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创新实施“直提直装”模式,新开西安至米兰、马德里等多条货运航线,率先实现中亚“五国七城”通航全覆盖,“陆空协同”的开放大通道轮廓愈加清晰。